一、高考大纲
考试内容:
教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应用。
数列的极限。
函数的极限。根限的四则运算。函数的连续性。
考试要求:
(1)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2)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概念。
(3)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会求某些数列与函数的极限。
(4)了解函数连续的意义,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有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性质。
二、高考要览
考试内容 |
能力层次 |
高考要求 |
考题年份分值 |
数学归纳法 |
理解 |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
辽宁 |
湖南19 |
|
|
|
湖南 |
陕西22 |
|
|
|
全国Ⅰ |
安徽21 |
|
|
|
|
江西22 |
|
|
|
掌握 |
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
极 限 |
了解 |
从数列和函数的变化趋势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概念;连续的意义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全国Ⅱ.5 |
浙江.5 |
四川3.5 |
|
|
广东.5 |
湖南.5 |
陕西3.5 |
|
|
广东.5 |
广东.5 |
北京9.4 |
|
|
福建.5 |
山东.4 |
上海4.4 |
|
|
湖南.4 |
重庆.4 |
广东11.4 |
|
|
安徽春4 |
上海.4 |
山东13.4 |
|
|
北京.4 |
福建.4 |
天津16.4 |
|
|
福建.4 |
辽宁.5 |
福建16.4 |
|
|
上海.4 |
广东.5 |
重庆12.4 |
|
|
重庆.4 |
湖北.5 |
辽宁14.4 |
|
|
辽宁.4 |
江西.5 |
安徽13.4 |
|
|
上海春.4 |
全国Ⅲ.5 |
江西13.4 |
|
|
|
|
四川20.12 |
|
|
|
理解 |
借助几何直观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有最值的性质 |
掌握 |
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会求某些数列与函数的极限 |
三、命题趋势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几年本章考查呈现以下特点:
1.题型和题量:一般有选择题(或填空题),解答题中常把数学归纳法与数列等结合在一起考查,分值在10分左右.
2.知识点考查:数列的极限和数学归纳法的考查较多,函数的极限与函数、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结合在一起考查,成为对极限考查的新趋势.
3.难度与创新:本章在高考中一般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或渗透到解答题中,命题方向将逐步由求极限,直接用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求极限这些单一考查方面向结合等差(比)数列的计算求极限、结合无穷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结合数列求和方法求极限等一些综合考查方向过渡.
四、复习建议
根据本章知识的重要性以及高考对本章内容的考查情况,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深入理解极限的概念
学习极限面临一个从“有限”到“无限”的飞跃.从数列或函数的变化趋势来理解极限问题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需要,也是学习中的难点,应给予足够重视.
2、熟练运用四则运算法则求数列或函数的极限
应用本章知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判断数列或函数极限存在的前提下,求极限值问题,特别是利用四则运算法则求数列或函数的极限.
3、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
数学归纳法是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的—种有效方法.要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证题的方法步骤,特别是从假设时命题成立,到时,命题也成立的方法与技能.
极限的思想方法: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这种极限思想贯穿在整章教材之中.
抽象与概括、从特殊到一般是本章应用的一种主要思想方法,这方面在数列极限到函数极限的过渡以及各类形式极限的引入中均有体现.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转化”这种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它对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有关问题非常有益
.
五、思想与方法综览
1、分类讨论的思想
[案例]已知数列、都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公比分别为、,其中,且,,设+,,求
解:由已知得
(1)当时,
(2)当时,
综上所述,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如何正确寻找分类标准进行讨论,将问题转化为基本数列的极限去求解.
当时,不论还是,只要分子、分母同除以,就可利用基本极限:,().
2、极限法
[案例]已知,那么
解:
答案:1
[案例]如图,求抛物线,轴及直线所围成的图形面积.
解:把底等分,每1小段长度为,分点依次是,,…,,在每小段上作1个矩形,使其左上角在抛物线上,矩形的高分别为对应点处的函数值,那么小矩形面积之和为:
即要求图形的面积为 |
 |
3、逆反思想
很多问题正面求解往往困难重重,但若从反而思考,就会“柳暗花明”.
[案例]已知,求的取值范围.
分析:分子、分母同除以后,由的充要条件求出的范围.
解:分式中的分子、分母同除以,得
故此式成立的充要条件是,解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