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活在当下! 收藏夹
我的
当前:首页 > 历史 > 基础知识 > 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
    丞相制度的废除 丞相制度的废除丞相制度的废除(1)时间:明朝(2)人物:明太祖朱元璋(3)过程:明朝建国初期,政治上沿袭元代制度,在中央机构中设中书省,总管全国大政,置左右丞相,丞相对政务有专决权,统率百官对皇帝负责。不久,明太祖朱元璋发现丞相和中书省权力过大。洪【详细解析】
    明朝内阁 明朝内阁明朝内阁(1)时间:明朝(2)人物:明成祖朱棣(3)背景:朱元璋废除丞相职位,达到了高度集权的目的,却导致丛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4)过程:明太祖废丞相后,设立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兼协助处理章奏,但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朱棣正式创立内阁【详细解析】
    清朝军机处 清朝军机处清朝军机处(1)时间:清朝(2)人物:雍正(3)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4)内容:清朝雍正时期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而设立,皇帝选亲重大臣协办军务,后来又由单纯处理军务逐步扩大到处理其他政务,从临时机构发展为辅助皇帝处【详细解析】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①在中央,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②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地方的权限日益减少,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详细解析】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的影响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的影响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的影响在封建社会前期和中期的作用主要是积极的,但明清时期则是以消极作用为主。(1)积极:它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志。①对防止分裂、抵御侵略、巩固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详细解析】
    殿阁大学士 殿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但政务也大大增加了。给事中张文辅在奏疏里就曾提及:“八日之间,内外诸司奏札凡一千六百六十,计三千二百九十一事。”朱元璋平均每天要看二百多份奏章,处理四百多件政事。【详细解析】
    文渊阁 文渊阁文渊阁明朝宫内藏书阁名,也为皇帝讲读之所。明太祖始建于南京奉天门东。明成祖迁都北京,又于宫内东庑南建文渊阁,后置大学士。从此,文渊阁成为殿阁大学士的“入直之所”,到嘉靖十六年(1537)经整修扩建后,正式成为“阁臣办事之【详细解析】
    票拟、批红 票拟、批红票拟、批红票拟,也称票旨、条旨,即内阁大臣草拟对各种奏疏的处理意见,用小票墨书贴在奏章上,供皇帝参考采用。皇帝用朱笔批示,称“批红”,也称“朱批”。在明成祖时,“批答出自御笔,未尝任之他人”。而明中期以后,内阁大臣便拥【详细解析】
    理藩院 理藩院理藩院在清代,理藩院是一个专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其地位与六部同等。它的设置一方面反映了清统治者对边疆民族问题的重视,同时也说明,中国长期以来逐渐形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清代已最后得到确立。【详细解析】
    司礼监 司礼监司礼监官署名。明置,明朝内廷管理宦官与宫内事务的“十二监”之一,有提督、掌印、秉笔、随堂等太监。提督太监掌督理皇城内一切礼仪。刑名及管理当差、听事各役。【详细解析】
    密折制 密折制密折制清朝雍正皇帝推行密折制度,有其特定的背景和条件。雍正通过密折了解下情,震慑和控制臣下,与亲信大臣密议大政,成为推行雍正新政的得力措施。密折制度和军机处相辅而行,使雍正时的君主专制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详细解析】
    土司制度 土司制度土司制度土司制度是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内,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结构和民族特征而建立的有较大自治权的地方行政体制。土司制度在历史上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起过重大的促进作用。土司制度本身也有不少的流弊。在土司【详细解析】
    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改土归流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统治的政治措施。政府收缴土司印信,设置府、厅、州、县,委派有任期的官员进行地方管理,实行和汉族地区相同的政治制度。从明朝中叶开始,清初顺治、康熙朝,都有改土归流的事【详细解析】
    明太祖 明太祖明太祖朱元璋,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于今安徽省凤阳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详细解析】
    明成祖 明成祖明成祖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次年改元永乐。明太祖朱元璋时,由于废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领导六部,事无【详细解析】
    康熙 康熙康熙清圣祖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的称谓来自其年号,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继位时只有八岁,是顺治的第三子。顺治接受汤若望的意见因其出过天花最有可能不夭折而把他选为继承人。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详细解析】
    雍正 雍正雍正清圣祖玄烨第四子,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清世宗即位时已四十五岁,加之前此的经历,使他比较了解世情,并具有丰富的统治经验。即位后,他在政治上采取多种措施以巩固自己的皇位。首先是消除异【详细解析】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学习目标〗列举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西方【详细解析】
    重点知识点梳理 重点知识点梳理重点知识点梳理1、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1840—1842,英国)(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2)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1839,林则徐,虎门销烟)(3)经过:广东——天津——林则徐被撤职——广东(侵占香港岛【详细解析】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1)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2)国家:英国(3)背景:①根本原因: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②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1839,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为了保护鸦片走私活【详细解析】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1)时间:1856年-1860年(2)国家:英国、法国(3)原因:①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列强仍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②直接原因:英国联络美法,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拒绝,决定武力解决问题。(4)【详细解析】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1)时间:发生于鸦片战争期间,1841年(2)背景:三元里人民抗英是在列强侵入中国、清政府卑躬屈膝、指望不上清军的大背景条件下爆发的,具体表现:①英军入侵。1841年,英军先后侵占广东香港岛,攻占中国东南沿海的一【详细解析】
    《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时间〗1842年〖背景〗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与英国的鸦片战争中战败。清政府代表在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亦译作皋华丽号)上与英国签署《江宁条约》,又称中英《南京条约》。〖内容〗〖评【详细解析】
    《虎门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 《虎门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类型〗典籍文献类〖时间〗1842年10月8日  1843年7月〖地点〗广东虎门  香港〖背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以清朝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而告结束。战后,英【详细解析】
    中美《望厦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中美《望厦条约》〖类型〗典籍文献类〖时间〗1844年7月3日〖地点〗澳门望厦村〖背景〗1844年7月3日,美国专使顾盛以战争相威胁,强迫清两广总督耆英在澳门附近的望厦村签订,共34款,并附有《海关税则》。〖内容〗条约规定美【详细解析】
开心教练从2004年开始自费开设这个网站. 为了可以持续免费提供这些内容, 并且没有广告干扰,请大家随意打赏,谢谢!,
(微信中可直接长按微信打赏二维码。)
微信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