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考大纲
考试内容:
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两个函数的和、差、积、商和导数。复习函数的导数。基本导数公式。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考试要求:
(1)了解导数概念的某些实际背景(如瞬时速度、加速度、光滑曲线切线的斜率等);掌握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的定义和导数的几何意义;理解导函数的概念。
(2)熟记基本导数公式(c,xm(m为有理数),sinx,cosx,ex,ax,lnx, logax
的导数);掌握两个函数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了解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会求某些简单函数的导数。
(3)理解可导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的关系;了解可导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导数在极值点两侧异号);会求一些实际问题(一般指单峰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二、高考要览
考试内容 |
能力层次 |
高考要求 |
考题年份分值 |
导数 |
了解 |
导数概念;复合函数求导法则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全国I.5 |
|
|
|
|
全国Ⅳ.5 |
|
|
|
|
湖北.5 |
湖北.5 |
|
|
|
浙江.5 |
|
|
|
|
湖南.4 |
湖南.5 |
湖南13.4 |
|
|
重庆.4 |
重庆.4 |
|
|
|
|
江西.5 |
|
|
|
|
北京.4 |
北京16.13 |
|
|
|
江苏.4 |
|
|
|
|
|
安徽7.5 |
|
|
|
|
安徽20.12 |
|
|
|
|
辽宁22.12 |
|
|
|
理解 |
导函数概念 |
掌握 |
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的定义和导数的几何意义;基本导数公式;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会求简单函数的导数 |
导数应用 |
了解 |
可导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的关系;可导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全国I.4 |
|
全国I21.14 |
|
|
全国Ⅱ.12 |
全国Ⅱ.12 |
|
|
|
全国Ⅱ.12 |
|
|
|
|
|
全国Ⅲ.12 |
|
|
|
江苏.5 |
江苏.12 |
|
|
|
湖北.5 |
湖北.12 |
|
|
|
湖北.12 |
|
|
|
|
福建.5 |
福建.12 |
|
|
|
福建.12 |
|
|
|
|
天津.14 |
|
|
|
|
广东.12 |
广东.5 |
|
|
|
广东.12 |
|
|
|
|
湖南.5 |
|
|
|
|
湖南.12 |
|
|
|
|
浙江.12 |
|
|
|
|
重庆.12 |
重庆.12 |
|
|
|
辽宁.12 |
辽宁.12 |
|
|
|
安徽春.12 |
|
|
|
|
|
江西.12 |
江西5.5 |
|
|
|
|
江西17.5 |
|
|
|
山东.12 |
|
|
|
|
|
天津9.5 |
|
|
|
|
天津20.12 |
|
|
|
掌握 |
会求一些实际问题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三、命题趋势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几年本章考查呈现以下特点:
1、题型和题量:一般为一个小题和一个大题,小题主要考查导数的概念、四则运算及简单的应用,大题主要考查单调性、极值、最值问题及应用问题.
2、知识点考查:考查的重点为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值、最值或已知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值、最值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或参数的值.
3、难度与创新:导数是近几年的教材中增加的内容,高考对这部分内容越考越难,出题的形式多种多样,大题逐步由中档题向综合题过渡.
四、复习建议
根据本章知识的重要性以及高考对本章内容的考查情况,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导数是中学内容中较为重要的知识.由于其应用的广泛性,为我们解决所学过的有关函数问题提供了一般性的方法,运用它可以简捷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本章中导数的概念、求导运算、函数的单调性、极值和最值是重点知识
.因此,要掌握其概念,会求函数的导数,会用求导的方法判断或论证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极值和最值,会用导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要从实际背景出发了解导数的定义,及简单函数导函数的求法(用定义)并注意函数值的改变量要与自变量的改变量对应.
3、通过适量运算,掌握简单函数导数的求法,并熟记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及求导法则.
4、导数在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最值两方面的应用是本章重点,尤其在解应用题时的作用更应引起重视.
五、思想与方法综览
1、函数与方程思想
函数思想是指用联系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通过函数的形式把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表示出来,运用函数的概
念、图象、性质、求导等对问题加以研究,使问题获得解决.函数与方程二者密切不可分,如函数的解析式 也可看成方程.函数与方程思想体现了动与静、
变量与常量的辩证统一,是重要的数学方法之一.
例1(2006年北京)已知函数在点处取得极大值5,其导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0),(2,0),如图所示
.求:
(1)的值;
(2)的值.
解答:解法一:(1)由图象可知,在
故在上递增,在上递减.因此在处取得极大值,所以
(2)
解得
解法二:(1)同解法一
(2)设,又
所以
.
2、化归与转化思想
化归与转化是指在处理问题时,把待解决或难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化归为一类已经解决的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从而求得原问题的解.化归与转化思想在数学中非常广泛,如未知向已知的转化,
新知识向旧知识的转化,复杂问题向简单问题的转化,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等.
例2 已知一列椭圆,若椭圆上有一点,使到右准线的距离是的等差中项,其中,分别是的左右
焦点.
(1)试证:;
(2)取,并用表示的面积,试证:
(n+1)(n>=3)
解答:(1)由题设及椭圆的几何性质有
设
因此,由题意应满足,
即解得,即
从而对任意
(2)设点的坐标为,则由及椭圆方程易知
.
因为,故的面积为,从而
令,由,得两根,
从而易知在内是增函数,而在内是减函数.
现在由题设取,则是增数列
.
又易知,故由前已证知,且
3、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它把受多种条件交叉制约、形成错综复杂的问题划分成若干个局部问题,在每一局部问题中,原先的“不确定因素”不再影响问题的解决,当这些局部问题都解决完时,整
个问题也就解决了,分类讨论问题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在高考题中,从未间断对这一思想的考查.
例3 已知函数
(1)求在区间上的最大值;
(2)是否存在实数m,使得的图象与的图象有且只有三个不同的交点?若存在,求出m的取值
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答:(1)
当上单调递增.
当
当
综上,
(2)函数的图象有且只有三个不同的交点,即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正半轴有且只有三个不同的交点,所以
当是增函数;
当是减函数;
当是增函数;
当
所以
因为当x充分接近0时,所以要使的图象与x轴正半轴有三个不同的交点,必须且只须所以存在实数,使得函数的图象有且只有三个不同的交点,m的取值范围为
4、构造思想
“构造”是一种重要而灵活的思维方法.应用好构造思想解题的关键是:一要有明确的方向.即为什么目
的而构造,二是要弄清条件的本质特点,以便重新进行逻辑组合.
例4 已知为实数,且,其中为自然对数的底,求证
分析:通过考察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不等式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解答:
函数在上是增函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