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7.一颗有毒的树<-->9.自毁
8.准确与速度 〖高考金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央视著名记者柴静在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问了负责人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们拍纪录片《冰冻星球》肯花4年的时间?”负责人在回答问题时谈到一个细节:当年做记者时,他第一时间得到一架客机失事的消息,但他没有发布,一直到核实了航班号和人员伤亡情况后才公布。他觉得:“如果你只抢着告诉人们,在哪个地方有一架飞机坠毁了,全世界有很多人的亲人都在飞机上,这样的消息除了引起人们的担忧和恐慌,几乎没有意义,我要告诉人们负责任的信息。”这位负责人还补充了一句:“准确比速度更重要。” 请在准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选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名师详解〗 审题时,注意对材料关键词句和中心句的把握。我们从材料“纪录片”和“4年的时间”两处,可以判断时间对纪录片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而柴静对此的提问能引发对当今国人做事追求“短、平、快”的联想,和由此引发的后果的思索;结尾句“准确比速度更重要”,无疑是材料的主旨体现,联系材料中所说“这样的消息除了引起人们的担忧和恐慌,几乎没有意义,我要告诉人们负责任的信息”,可以得出材料中“准确”其实和“负责任”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因此,可以将文章的立意定为“责任与速度”的考量上。此外,还要注意不要过多地使用负面材料,陷入“立意不高”的写作误区。 〖素材方向〗 选材标准 辩证地看待相关的社会现象,挖掘出合适论据。在选择论据时,注意避免通篇都使用反面论据,以免降低文章的说服力。 《阿凡达的启示》 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拍摄了著名的电影《泰坦尼克号》。卡梅隆的完美主义在《泰坦尼克号》中得到了最高的体现。辉煌之后,詹姆斯·卡梅隆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消失”。直到2005年,他才正式宣布开拍他的新片《阿凡达》。经过一系列缓慢而又精细的制作及拍摄,这部号称史上最昂贵电影的《阿凡达》,在全球公映39天后,终于以1859亿美元的票房,打破《泰坦尼克号》保持了13年的全球总票房纪录。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轻松实现自我超越,再次成为“世界之王”。正是他不急于求成的慢动作,让他再次获得了成功。 素材点拨:凭着精益求精、准确大于速度的理念,卡梅隆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范本佳作〗 脱轨的年代 ◎金漫 不知是我转得太慢,还是这个时代变化得实在太快,我总是从越来越高的速率与效率里,读出一种不安与恐惧。(结合自身实际,引出话题。) 小学的时候,老师经常要我们设想20年后或50年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小小的我们常常说出门就可以搭飞机上学,老师便会满意地笑。到现在,我们仍继续谈论着这个话题,只是层次更深了些:三千年后,我们不用吃饭,只用吃药片;按一个按钮,家马上变成教室;再按一个按钮,椅子就变成床。我开始不安起来,如果真的如此,我那缠绕着牵牛花的上学的小道去哪里了呢?妈妈最拿手的红烧鱼怎么办呢?其实不用等三千年以后,今天我已感到不安。只比现在早一点的时候,人们还可以回忆自己单车上的17岁,而现在可能只能回忆起公车上的17岁了。虽然速度大大提高,却丢失了一路的风景,一路的欢歌。门前弯曲的小路被硬盖上柏油外衣,方便了行走,却丢失了蒲公英的灿烂。键盘上点一个键,邮件便可以跨越大半个地球,可是那份邮筒边的等待与期盼,却永远消失不见。(提出质疑,引发思考。) 变化如此之快,按理说,我应该有足够的时间来打造我的生活,可是我没有。我没有时间给自己扎一个风筝,没有时间为自己堆一个雪人,甚至没有时间让自己睡一个好觉。那些时间究竟去了哪里?(运用对比的手法,指出片面追求速度的危害。) 当我们一件件地丢失了生活的“非必需品”——观赏、玩耍、回忆、童年……直到生活简约到只用按键时,生活还有什么意义?我们那么快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舒适的生活,那就在午后的榆树下呷一口淡茶;如果是为了更好的将来,那就呼吸一大口新鲜空气,给自己一个笑脸。如果是为了让下一代生活得更精彩,那就撇开补习班,带孩子去开遍紫云英的田野里奔跑一个下午吧!交通越来越便利,路却越来越挤;通讯越来越省时,我们却越来越急。我们显然已被这个时代同化了。心急躁了,即使时间再宽松,也会觉得焦急。(一组排比句,让文章显得更有气势。) 快速行驶的车会湮没路边的风景。快速行驶的心会湮没生活的色彩。我好害怕,害怕高速的将来剥夺我的天空和云朵,害怕脱轨的年代不许一朵花开放,让等在季节里的容颜湮没在车窗外。 佳作点评:题目“脱轨的年代”运用比喻的手法,读来很有现实意义。文章能正确理解“快”与“慢”的关系,分析入理。如文章第二段,在生动的描述中,指出了“慢”的实质。材料的运用富有特色且具体,语言有变化且富有哲理。
7.一颗有毒的树<-->9.自毁
全网搜索"8.准确与速度"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