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活在当下! 收藏夹
我的
首页 > 学法 > 学法指导 > 课前预习

预习--目标牵引与任务驱动

据调查,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大多数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

很多同学认为预习就是自学,所以这种“预习”既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且效果不好。

我经常听到同学们诉苦说,自己明明知道上课要认真听讲,可是总是不知不觉地走神,每次课后都自责、后悔,在桌子上贴提示语也不管用。这个现象非常普遍,大体来说,如果我们在听老师讲课时缺少与本课相关的背景知识,就等于没有目标牵引或任务驱动,所以就缺少主动性,不能实现双向互动,注意力肯定会不稳定,溜号便有可乘之机。学习是一个程序,每一步之间都环环相扣层层相因,所以,要补好预习这一启始程序。

其实,预习就象军事战略上的侦察活动一样,即,要战胜对方得先了解人家的底。我们上课学习也是一样,必先通过预习来知已知彼,从而提高课上的听课效率,掌握课上的知识。

可见,学习是一个有序的过程,预习是个必不可少的一环。

预习是为了上课更有效!

怎样预习?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笔者给出如下三种预习方式,方便同学们进行选择实践。

 

课前预习(小预习)——扫除障碍,明确目标。

这是最基本的最简便易行的预习方式,时间安排在每天晚自修后段、早自修,或者是课前的几分钟。只要对老师要讲的新课内容粗读一遍,用铅笔标出如下问题就可以了。第一类问题:漏洞。即,这类问题是已经学过的,但我已经忘记了,它可能是旧的概念、定理、公式和原理等。找到后,用铅笔标上“○”号,表示这是漏洞,赶紧补上,以免成为课上听讲的障碍。(我们在理科课上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比如教师要讲的是解三角形的知识,可是在推导新定理的过程中却用到以前学的三角函数变换的知识,而课上老师会认为这是大家已经掌握的,所以不会也不能过多重复,如果你已经把相关的知识忘了,思维一下子就停止在这个知识点上,老师往下在讲什么你就不清楚了,当你再跟随老师的时候,知识已经“脱节”了。如果在预习时,发现并标明这些问题,马上温习,补上漏洞,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第二类问题:重点。就是这节课的核心内容,它一般出现在标题或文本的中间部分,新教材里会对一些核心概念等用黑体字标明。如果自己还有补充,就用铅笔在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地方用“☆”号标出。提醒自己这是课上要专心听的地方,便于把自己对本内容形成的初步印象与老师课上的讲解形成对比。第三类问题:关键词。任何一个科目的学习都要打好双基,这离不开对概念的理解,所以,在预习的过程中,对要紧紧抓住概念叙述过程中的关键词,并用“·”标出。这在后续的听课过程中可以和老师的讲解进行对比,看看自己把握得是不是准确。第四类问题:难点。顾名思义,就是本课内容中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找出后用“?”号标记。很显然,这是自己课上要集中精力去听的,激发自己迫切的求解心理。

这样的预习虽耗时不多,却实现了“扫除障碍,明确目标”的前期准备,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非常有利的“暗示”。有了这样的目标牵引与任务驱动,自己课上一定是积极主动的,怎么可能会经常溜号呢。

坚持做下去,效果是惊人的!

章节预习(中预习)——发现重点,弄清框架。

这是对知识的模块式预习方式,所需时间相对较多一些。时间安排在周末或其它相对较长的自由时间里。和课前预习不同,同学们可以按如下几点来操作。

读读本章(单元)大标题。想想“这章主要写的是什么”、“有关这一章的我都知道哪些”、“本章将有哪些我已经学过的知识”等。

读读本章开篇的学习目标或引言。想想自己“必须要掌握的内容是什么”、“学完本章我可以解决哪些问题”等。

读读每一小节的标题。想想它的含义,这不仅是本章知识的子目录,也是本章知识的关键词。

读读每小节的第一段。新教材中每一小节往往都是由一个小问题或者小故事开始的,在我们的思维被激起后提出新的概念,非常贴近自己的生活,读来轻松愉快,对提高本学科的学习兴趣非常有好处。

读读每一小节的黑体字(或图表)。视觉性材料能成为容易掌握要点或细节信息的引路人。

读读课后题。大体知道这一章的内容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或者是大体了解将来考试要怎么考。

读读小结和阅读材料。因为大脑的记忆是网状的,章节后的框图式或条目式的小结非常便于我们结构化、系统化地掌握知识。而阅读材料要么非常经典要么非常生活化,对培养我们的“问题解决”意识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和课前的预习相比,章节预习的方式会使我们的站得更高一些。不仅对背景知识有了准备,而且这种心理上的优势更容易促成课堂上的思维互动,使自己在课堂上有选择地听,有主动权地做。

学期预习(大预习)——立足整体,高瞻远瞩。

这是预习的高境界。这种预习方式对时间要求更多,对自学能力要求更高,也是成为一个学习高手的必经之路。时间安排在开学前或学期初学习任务不太忙的时候。集中一定的时间通览新的教材,进行较为系统的自学,从整册教材的角度了解学科的知识体系,以便缓解开学后平时学习的困难。

这里介绍一种称为“SQ3R”的阅读方法。“SQ3R” 的观点是阅读如登山:初次登某座山时,先做深呼吸,大致察看一下山的轮廓后,再开始登山。看准最高的山峰是哪一座?山势怎么样?山谷有多深?在登山的途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的树木或山谷,还有围绕着山谷流淌的清澈的水。登上山顶后,再从另一个角度俯视一下那座山的模样。这时候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整个轮廓,而且是遥远的、模模糊糊地看到江河、田野和村庄,异样的风光尽收眼底。

什么是“SQ3R”?SQ3R学习法为美国艾阿华大学心理学教授罗宾逊(F.P.Robinson)所提出的一套读书方法。“SQ3R”是指①浏览(Survey)→②质疑(Question)→③精读(Read—R1)→④背诵(Recite—R2)→⑤复习(Review—R3)。
基本步骤

第一步,浏览全文(略读)。就象登山前先观察整体山貌一样,先扫一下目录,大体有个印象。然后粗略地看一下每一章的小主题及第一个段落或序言,并对每一章的小结部分也进行略读。这样,在心中就有了本册教材的知识轮廓。

对于不爱读书的同学,采用浏览的方式是非常好的“收心”手段,在略读的翻看过程中,会让自己慢慢静下心来,不知不觉地进入阅读状态。

第二步,在上一步的基础上,我们由标题或知识轮廓而产生疑问,构成了继续阅读的目的。其实,对于不善于质疑的同学,可以采用把标题改成提问的形式。如把标题 “等差数列”改为“什么是等差数列,它有什么性质吗?”这样就会对阅读产生好奇心,在这种任务驱动下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尤其是知道要通过阅读才能够解决自己的“为什么”后,就等于明确了继续进行下一步骤的目的。就好比,在旅行时把对旅行的期待转换为“到目的地后玩什么、怎么玩”一样。

第三步,阅读。经过浏览全文和提出质疑这两个阶段,为寻找答案或解决疑点,接下来就要精心细读教材了。此时的阅读目的很明确——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所以按每一章节进行阅读,边读边想自己曾经提出的问题,并用铅笔把自己认为重点及难点的地方分别用“☆”和“?”号标记。

这里提几个小技巧:

·重点放在自己上一阶段所提出的问题上,从而对重点段落进行精读。

·读完一小节,尝试回答最初提出的问题。

·在课本的空白处简单记录自己的想法或疑点。

·手不离笔,随时圈点或记录。

第四步,背诵。这里背诵是一种有声思考,这是预习甚至复习过程中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模式。因为,通过阅读完某章节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刚刚解决的问题,更易于消化吸收,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否则,这些认真解决好的问题转眼就烟消云散。想想看,每年暑假都有很多初中毕业生急于报高一学习的暑假班,可是在学过了当时也明白了以后因为没有进行背诵这个步骤的强化,导致高一开学后所有暑假学的东西几乎全忘光了,实在可惜。

再提几个技巧:

·把某一章读完后,暂时放下课本内容,把小标题以疑问句的形式写下来,独立回答。

·对于已经理解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

·在练习本上边写要点边背诵。“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

·如果背诵困难,重新再看一遍本章内容。

第五步,复习。对教材的每一个单元或章节都进行了前四个阶段的操作以后,要进行整理和综合,使知识掌握达到系统化,以达到“站在山项上”的效果。所以要进行复习,这里的复习可以是滚动式的,若章节不多也可集中复习。

几个技巧:

·把教材中每章节的核心内容用几个句子概括一下。

·对照每章节后的小结框图,用自己的话复述本章重点内容。

·动手尝试做一下章末的练习题。

如果你理解了“SQ3R”的原理与程序,不妨以一个章节的内容来做一个实践吧,把你的感受填入下表中。

 

 

阶段

主要活动/注意事项

自我评价

浏览(Survey

·本章标题是什么?

·阅读序言和每节小标题了吗?

·看了每小节的第一段了吗?

·是否看了章末的小结和阅读材料?

 

质疑(Question

·把每节的小标题改成问句(加上“是什么”或“为什么”)!

 

精读(Read

·找到这一小节的关键段或关键词了吗?

·你上面提出的疑问可以解决了吗?

·与前面学过的内容能联系起来吗?

·是否进行了勾画圈点?

·提出自己的新想法了吗?

 

背诵(Recite

·不看书可否回答质疑中提出的问题?

·自己能否把这一小节的主要内容复述下来?

·利用练习本边写边背了吗?

 

复习(Review

·能不能用几个句子把这节(章)内容概括一下?

·自己能否独立画本章的知识框图?

·做过章末的部分练习题吗?

·对本章内容学习是否有信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收藏知识
收藏知识
相关知识
    无相关信息
发表笔记 共有条笔记
验证码:
学习笔记(共有 0 条)
开心教练从2004年开始自费开设这个网站. 为了可以持续免费提供这些内容, 并且没有广告干扰,请大家随意打赏,谢谢!,
(微信中可直接长按微信打赏二维码。)
微信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