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活在当下! 收藏夹
我的
首页 > 历史 > 基础知识 > 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

重点知识点梳理

重点知识点梳理
1、百家争鸣的背景
①经济上: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逐步瓦解,奴隶制经济崩溃。而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
③阶级关系上:“士”因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礼贤下士而思想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2、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1)儒家学派
孔子的思想:
①核心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②政治思想:主张“德治”(含民本思想)
③鬼神观:重人事,远鬼神;(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④教育思想: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六艺教学,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各种教育理论(教学对象、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态度)
⑤整理文化典籍:《六经》(《五经》)
孟子的思想:
①“仁政”;②“民贵君轻”
荀子的思想:
①天人关系:“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重要思想(唯物主义);
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道家学派(老子):
①提出“道”的哲学概念,“道”是世界的根本;
②朴素辩证法思想: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
③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3)法家学派(韩非子):
①法、术、势结合,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4)墨家学派(墨子):
“兼爱”“非攻”,崇尚节俭(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利益)。
3、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儒家思想就是在“百家争鸣”中吸收、融合各家之长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之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古代中国的思想。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收藏知识
收藏知识
相关知识
发表笔记 共有条笔记
验证码:
学习笔记(共有 0 条)
开心教练从2004年开始自费开设这个网站. 为了可以持续免费提供这些内容, 并且没有广告干扰,请大家随意打赏,谢谢!,
(微信中可直接长按微信打赏二维码。)
微信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