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6.伊丽莎白二世:笑对“恶搞”的淡定女王<-->8.金基德:他的电影,像一枚炸弹
7.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土让我走向世界 〖热点素材〗 北京2012年10月11日19点,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公布,中国当代作家莫言在“先狂喜后淡定”的心情中获得了这一殊荣。无数中国人为此感到激动和自豪。 莫言,山东高密人,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寻根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生死疲劳》《檀香刑》《蛙》。其中《蛙》于2011年获得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他的作品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评奖委员会给他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接受采访时谈到自己的创作是这样说的:“我小说中的人物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起来的。土是我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任何作家之所以走进读者,最终是靠文学作品的自身力量,要看作家是否写出人类普遍的境遇,是否写出了打动所有国家、所有人的情感。” 在中国当代文坛,莫言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作家,他的小说以异常浓烈的色彩和极具阅读快感的语言渲染出山东高密乡村的隐秘世界,这个世界对读者来说具有触手可及的质感,常常令人过目难忘,甚至仿佛能够闻到其中的泥土香,看到那浓郁的高粱地,体验那似乎夸张变形却更显悸动的心理真实。是的,在莫言那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与鲁迅、赵树理笔下完全不同的乡村,那里充满原始的生命力、野性的思维、对命运无常的悲悯,它触摸到了意识之下巨大的心理冰山。 莫言并不是每一部作品都令人赞叹,但他不断用貌似“癫狂”的语言与现实碰撞,在看似荒诞的表达中透露出隐秘的真实,并陆续地显现他内心的世界观。 “语言的狂欢”成为评论家描述莫言的标准用词。是的,和其他重要作家一样,读者们之所以如此重视莫言,首先是那些作品对汉语表达可能性的新发现。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但总有一些人去挑战语言的极限,去碰触语言表达的“天花板”,尽最大可能地传递言说者的精微意蕴。莫言就是其中触碰的比较出色的那一位。
详解:
〖素材运用〗 文学就是用恰当的语言表达真实的生命体验,语言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一个作家的生命体验如果能唤起大多数人的内心共鸣和震撼,就是一种文学意义上的成功。或许,得奖对于莫言来说远不如读者对他的一句“你的作品打动了我”更让他有成就感。 〖话题拓展〗 作家、中国人与诺贝尔奖、土地
6.伊丽莎白二世:笑对“恶搞”的淡定女王<-->8.金基德:他的电影,像一枚炸弹
全网搜索"7.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土让我走向世界"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