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高考状元谈高考:好心态、好方法、好成绩<-->高考状元谈学习方法:成功的捷径是勤奋之道
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语文都被作为第一场考试。这是因为语文是百科之母,语文能力是一个正常的社会人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但是,语文又是一个不容易考高分的科目。许多往往就是因为第一科语文考的不理想,直接影响了后面几科的考试。 因此,掌握语文考试技巧,最大限度的发挥语文考试的积极效应,从而使每一位考生都能够在考场上超常发挥,考出真实水平,就显得非常重要,十分必要。其实,如果掌握了正确的答题技巧和写作文的手法,你会发现,语文高分并不难。 现在,我们一起看一看在语文考试中高考状元们都有哪些经验。 2002年重庆市高考文科状元张倩说: 高考语文和文综这两科具有很多共同性,在答题时切忌想到哪写到哪,这样很不容易得分。 我以前的语文考试成绩经常上不去,可该学得我也都学了,那些考题我也认为并不是太难,原因在哪里呢?后来,我慢慢发现,原来是我在考试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在作祟。例如审题不细、不打草稿,想到那儿写到那儿等等。 下面,我们来看看现在的语文考生中普遍存在的那些不良考试习惯: 1.阅读题面不仔细,订势思维。长期大量的模拟题训练,对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无疑是有效的,但也容易造成学生的定势思维:习惯于认为某知识点的题型考法就是固订的某种模式。而在考试时,一旦出现的题目稍有变化,学生很容易死守老套,上当受骗,造成失分。 2. 答题程序不熟悉,懒打草稿。 有许多学生认为,语文考试不同于数理化,无须计算,所以可以不用打草稿。其实,很多语文题是必须打草稿的,因为它要求准确、精练。虽说现在多数简答题已经取消字数限制,但我们在做鉴赏题、文言翻译题、现代文阅读简答题、仿写题、语段压缩题时,仍然应该打草稿。有的学生认为这是浪费时间,不起作用,却在答了一段文字后,发现自己已经把答题空白填满,还没有说到点子上,于是又来添改补充,把卷面搞得很不美观。既如此,何不先在草稿上写好改好,再一气呵成作成一语中的精美简练的答案呢! 3.答题规范不遵循,答非所问。 有的考生答题,由于心中无数,喜欢下大网。尤其在鉴赏题上,总是把“中心明确,语言优美,首尾呼应 ”之类的话一股脑铺在卷子上,希图“碰”上一点分。殊不知,阅卷老师大多反感这种做法;更何况,言多必失,有时答案中的话写多了,反而把正确的要点淹没了,否订了,得不了分。 由此可见,想要提高语文考试成绩,首先要做的,就是杜绝这些不良的考试习惯。 下面所介绍的是一些高考状元提供的巧妙分辨实词的方法,对于在考场上需要争分夺秒的考生来说,是个不错的节省时间的好办法。 2003年内蒙古高考文科状元金奇敏说: 通过往年的高考试卷可以看出,正确使用实词、虚词是高考语文命题的一个必考知识点,相对而言,对实词的考查较虚词稍多一些。其考查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辨析同义词或近义词为主,用选词填空的形式完成。设题所选词语强调规范性、灵活性、差别性,同生活联系紧密。因此,多掌握一些分辨实词的方法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现在,我们来具体介绍一些辨析实词的方法: 1,组词法。这种方法多用于对有一个字相同的词语进行辨析。如:沟通、勾通,“通”字相同,要辨别出来,只要对“沟”“勾”分辨就可以,“沟”可以组成“鸿沟”,“勾”组词为“勾结”,于是这两个词语意义不言而喻,“勾通”一词含有贬义。大家可以试着辨析以下几组词:独立、独力;形迹、行迹; 2,造句法。这种办法适用于一些熟悉的常用的词语。造一个句子就等于给词语提供了一个使用的环境,便于操作。如,琢磨、捉摸。句1,它的脾气难以捉摸(捉摸,估料、猜测)。句2,这个问题值得琢磨(琢磨,思考、思索)。大家可以试着辨析以下几组词:就诊、应诊;临近、邻近。 3,反义词。这个方法适用于形容词及一些副词。如,偶尔、偶然。“偶然”的反义词是必然,而“偶尔 ”意思。又如,相对、比较两个词,“相对”的反义词是绝对,而“比较”是区别于“一般”,有较重的程度。大家可以试着辨析以下几组词:熟悉(清楚)、熟习 (熟练);愚蠢、愚昧。 4,搭配法。这个方法适用于熟悉的词语,只要给被辨析的词语搭配一个成分,表明一个意思就能辨别开来。如,正规、正轨。我们可以这样搭配,正规部队(区别于非正规),走上正轨(正常道路、轨迹)。又如,调理、调节。可以搭配为:调理肠胃,调节肠胃功能。在搭配中我们不难发现二词的区别。大家可以试着辨析以下几组词:周全、周到;轻率、草率。 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在平时要注意收集生活中常用的近义实词,搞清词语意义,扩大自己的词库。收集词汇有两条捷径。一是注意收集历年各省市高考模拟题中的词汇,凡模拟卷中出现的词汇大都是命题专家精挑细选的,典型而实用。二是注意从大型报刊的新闻报道类作品中收集具有时效性的典型词语。多看报刊,多注意收集词汇可以增强语感,增强对词语的辨析能力。 总之,考语文不能光盯着阅读、作文题,词语题虽说分少,但还是比较容易拿的,在高考中,能拿的分数一定不能让它跑了。 古诗词鉴赏是每年必考的题目,这里介绍几个答这类题的技巧。 2002年甘肃省高考理科状元高晋说: 近年来,诗歌鉴赏题在高考中越来越不可或缺,难度上有加大趋势,但如果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寻找到一些基本规律,是能游刃有余的。 在高晋看来,在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抓住三个关键问题: 1.抓诗眼 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抓意象 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订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明意境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在解答古诗词鉴赏题时,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高考语文对现代文的要求比较高,考生只有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2002年河北省廊坊地区高考文科状元蔡莹说: 高考考场上的时间是宝贵的,尤其是语文,因为你要留足够的时间在作文上。现代文阅读题非常耗费时间,你不但要把阅读材料吃透,而且还要进行概括、总结,这样才能回答好后面的问题。因此,在语文考场上,对阅读材料要做到能够整体快速阅读,也就是说,不但要读得快,还要有质量,必须要充分把握材料的内容和考点。囫囵吞枣似的快读毫无意义,反而会使你在解答后面的问题时思路不清。 在语文考试中,面对一篇文章,首先应该做的是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如果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事件。阅读的捷径: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 标题是文章最重要的信息。说明文的标题往往直接点明说明对象或说明中心,如《景泰蓝的制作》、《神奇的极光》等。议论文的标题有3种,一种是直接点明中心观点,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一种是间接点明中心观点,如《别了,司徒雷登》;一种是确定论述对象或范围,如《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孔孟》等。散文的标题则主要是确定描写对象,如《故都的秋》、《我的空中楼阁》等,其抒情基调蕴含在与标题紧密相关的关键性语句中,如《故都的秋》中"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句,这些关键性的语句往往也是散文主旨所在。 其次作者在写文章前都要先搭一个架子,然后组织材料,这个架子体现了文章的整体思路。好的文章材料附着在架子上,就像肉附着在骨头上。因此,要理清思路,就必须先将这些肉剔除。是说明文,则将涉及到各种说明方法的材料剔除。如举例子,则将例子剔除;如列数字,则将数字剔除;如作比较,则将比较的另一方剔除。 是议论文,则将各种论据剔除,包括事例论据、引用论据、比喻论据等。是散文,因为形散神聚,则将体现"神"的抒情议论性语段保留,把其他部分剔除。材料一经剔除,文章的整体思路就水落石出了。 语文阅读题的命题者拟题是从整体上来设计的,几道题由浅入深,题与题之间既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一般地说,应从第一题入手,循序渐进地答题。但有时也可前后参照,从题目之间的关联性上得到启发,从而更快捷地找到答案或验证答案。 在考场上,没有时间让你去字斟句酌的去细读,因此,掌握这种整体快速阅读的方法能为你节省大量宝贵的时间。 在语文考试中,文言文阅读每年必考,但真正能得高分的人并不多,这里介绍一个攻破文言文难关的方法,希望对考生们能有所帮助。 2000年四川省高考理科状元叶欣说: 文言文阅读历来是高考易丢分的一项。从我身边的来看,不少人在做文言题时丢分往往丢在不注意审题上,例如问的是“全都直接表现某某人热爱国家、不畏强敌的言行的一组是哪项”,有些往往忽略“直接”或“言行”这样的重要词语,造成所答非所问。高考临近,在做文言练习时,要注意多积累考试经验。 为了避免叶欣所说的这种情况,们在解答高考的文言文阅读题时,应分为两个阶段: 1.先扫读一遍,大致了解文言段是什么文体,如果是记叙文,那么要知道写的是谁,大致是怎么一回事。这时,一定不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具体语句上,要把有些看不懂的地方暂时放过去,顺着往下读,借助文段的题目,借助文段的注解和出处,借助设题和选择支,先弄懂文段的大致意思。然后,借助这个大致意思,反过去读第二遍,由于前边的粗读已经理出一点头绪,有了思考的方向,所以再读的时候,原来没弄懂的地方就变得比较好懂了。如果碰到比较难的文段,就要反复这样“串”几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前后推敲,整体把握。” 2.解决个别难点和正确把握文意、准确翻译文句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也要善于借助。例如,善于借助字形分析和邻里相推,来正确判订实词词义,观照语言环境掌握虚词用法。这一阶段要有排除干扰的意识,例如古今异义的干扰,防止望文生义,以今释古。高考文言段不会脱离课本知识另起炉灶,所以要善于知识迁移,联系已有知识尤其是常用词的常用义项和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来推出新知。 有些在读文言文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语句上纠缠,非要字字句句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结果反而难以明其大意。考生应该知道,所选文言段一定不会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二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所以要保持良好心态,调动各种手段,借助各种力量,善于前后推导,一步步走完解读过程。 综合来看,文言文阅读确实是个“硬骨头”,不过如果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再“硬”的骨头也变得容易“啃”了。 最后,我们来淡淡高考语文中分值最大也最令们头痛的内容——作文。当然,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时之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在这里,我仅就如何在考场上如何快速构思来提供一点技巧。 2007年青海省高考文科状元王珊说: 这里我想说说作文。高考作文我写的题目是《春风化雨》,主旨是感恩的心。先写感恩的心是博大的,举孔子仁者爱人例子;再写感恩的心是深沉的,举左宗棠的例子;后面又举了一个反面例子,最后又总结了一下,是不是满分我不能确定,但肯订是高分作文。 关于高考作文,我的经验是,有了好的构思,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可是不少却不重视这关键一步,于是乎,写到一半,却想重起炉灶,或是字数未够已无话可讲。作家写作,可以酝酿构思很长时间,而考场作文是速决战,尽管时间紧迫,但也不可省掉这一步。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考场作文的快速构思法。 1.由点到面 所谓“点”,就是题目,所谓“面”,就是多侧面、多层面地围绕题目进行思维的发散。用朱光潜先生的话来说,这便是“寻思”,“抱着题目四面八方地想”。闸门一旦开启,思绪便会如潮而至,———或是某个瞬间记忆,或是一则轶闻故事,或是某次难忘体验,或是即时闪现的思想火花,甚至是一句妙语,一个精当的词……只要与题目有关的,就都要一网打尽并简要记之。这时你会发现,不断延伸的思路渐入幽僻佳境,想到的东西渐趋独特和深刻。刚开始时还愁没米下锅,这时已像是一位集中了雄厚兵力要去攻城掠寨的军事指挥员,信心大增,写作的欲望和激情也被点燃了。 2.由面到点 这个“点”已不是题目,而是在第一步“寻思”而得的“面”的基础上,提炼出精彩之点。 思绪铺陈开来之后,接下来的事就是“收”了,所谓“收”就是筛选和提炼。刚才还很“热”的头脑,这时须冷静下来,面对大量可用之材,要用一种理性的眼光去作一番严格的审视。偏离题目的,只好剔除;叙述冗长的,只得割爱;容易与他人“撞车”的,只能舍弃。沙里淘金,优中选优,留下的便是闪光点、精彩点,它们就是克敌制胜的精兵强将。但是,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要经过深度思考来挖掘内涵,提升它们的价值。 3.由点到线 所谓由点到线,即把经过提炼的精彩之点联结成线,形成一条完整有机的思路。三步之中,唯此步相对轻松些,但它又是提高文章质量的重要一环。观点材料,孰先孰后;数则材料,孰详孰略;几个段落,如何衔接;开头结尾,如何设计;线索如何确定最为恰当,标题怎样拟订才能新颖别致,等等,都需要在这时做出统筹安排和最后订夺。 记住,在高考中,往往一个巧妙的作文构思往往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高分数。
高考状元谈高考:好心态、好方法、好成绩<-->高考状元谈学习方法:成功的捷径是勤奋之道
全网搜索"高考状元经验谈:高考语文高分有窍门"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