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活在当下! 收藏夹
我的
首页 > 历史 > 基础知识 >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孔子在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一直到教材建设等诸多方面均有卓越建树,他不仅为我国儒家教育思想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其崇高的地位。
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一大批有志于弘扬和推行仁道的志士和君子。这类志士和君子既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志向,又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德才。志向是指“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德才是指具有智、仁、勇、艺、礼、乐等六个方面的德行与才能。
教育的对象:可用孔子的一句名言“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来概括,即不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与狄夷都可以接受教育。这在等级森严的奴隶社会末期和把狄夷看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时代,孔子能对教育对象有如此认识,并能在实践中始终以此作为办学方针,表明了孔子的极大勇气与魄力。
教学内容:主要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等六门课程。由六艺可见,孔子的教学内容已包括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三部分。但这三部分内容并非等量齐观,“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从这个关于仁的重要定义来看,孔子显然是把“学会做人”即德育放在基础或首要的地位来强调。由于“乐”教相当于现代的美育,技能相当于现代军事体育,科学文化知识就是智育,因此可以说,孔子在2500年前已明确提出了教学内容应包括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并且应以德育为基础,把德育放在首位,这种教育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教学方法:孔子关于教学方法方面更有诸多辉煌创造,如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叩其两端、举一反三、行之有效等方法,千古流传,至今仍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中发挥作用。
孔子晚年,皓首穷经改编出的“六书”(《诗》、《书》、《礼》、《乐》、《易》、《春秋》)是中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以后被苟子尊称“六经”,除“乐”经亡佚失传以外,其余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基本教材。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收藏知识
收藏知识
相关知识
    无相关信息
发表笔记 共有条笔记
验证码:
学习笔记(共有 0 条)
开心教练从2004年开始自费开设这个网站. 为了可以持续免费提供这些内容, 并且没有广告干扰,请大家随意打赏,谢谢!,
(微信中可直接长按微信打赏二维码。)
微信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