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活在当下! 收藏夹
我的
首页 > 历史 > 基础知识 >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荀子

荀子
荀子(约前313一前238),名况,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赵国人。当时人们尊称他荀卿,汉代因避宣帝讳,写作孙卿。早年曾游学于齐国,广泛接触各派学说,到过秦国、燕国,回过赵国。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因为年高望重,曾三次被推为祭酒。晚年到楚国,春申君黄歇任他为兰陵(今山东苍山)令。失官后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他的宇宙观具有唯物主义因素,反对天命和迷信,肯定“天行有常(规律),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即肯定自然界的运行法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并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政治上,他主张礼治法治并用。一方面仍很重视“王道”,提倡“礼义”;同时主张“法后王”,赞成以武力兼并天下,用法禁、刑赏治理国家,所以他的一些思想又为法家所汲取。在人性问题上,他针对孟子“性善论”而提出“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其善者伪也”,即经过后天改造才变善。他特别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反对“生而知之”的先验论。他认为人的知识、品德不是天赋的,是后天经过礼义教化、学习改造获得的。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积善成德”,成为有知识有修养的人。
荀子的文学思想是注重实用,提倡质朴。他的文章说理透辟,结构严谨,气势浑厚,多用排比和比喻,并由语录体发展为标题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趋向成熟。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今存《礼》、《知》、《云》、《蚕》、《箴》五首小赋。
《荀子》共12卷,收章32篇,其中大多数为荀子的著作,少数出于门人之手。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主张、治学方法、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著名的注释有唐杨惊的《荀子注》和清王先谦的《荀子集解》。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收藏知识
收藏知识
相关知识
发表笔记 共有条笔记
验证码:
学习笔记(共有 0 条)
开心教练从2004年开始自费开设这个网站. 为了可以持续免费提供这些内容, 并且没有广告干扰,请大家随意打赏,谢谢!,
(微信中可直接长按微信打赏二维码。)
微信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