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班禅<-->孔子思想产生的社会环境
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到康熙时代有何变化? 课文中引述的康熙的话,说明随着历史的变迁,长城功能发生了变化。实际上,长城作为防御性工程,它的作用是与新建王朝的稳固与否、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政策等息息相关。 1.明崇祯十七年(1644),多尔衮之所以能率清军入关,是在山海关总兵吴三桂10万明军放行的前提下进行的。一方面是吴三桂10万明军在并非战败的情况下,愿意归顺清军,放清军入关;另一方面,是李自成不重视关外清军的威胁,竟然把百万大军放在北京城,仅仅派出区区3000人的小部队驻守在山海关附近。面对山海关吴三桂10万明军和蜂拥而入的数十万清军的联合进攻,仅靠这毫不知情的3000人的小部队去挡住相当于自身一百多倍的敌人,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清军能入关,不是长城有问题,不是长城没用,而是守长城的军队没有履行职责。清军打了多年,也打不进来,一直等到吴三桂听说自己最心爱的小妾陈圆圆被李自成大将刘宗敏霸占后,主动交出山海关,清军这才进来。这已经充分说明,在冷兵器时代,长城确实有效地抵御了外敌入侵,长城不是没用,而是有用。 2.在康熙时期长城失去了防御外敌的功能。当年,秦始皇修长城,是为了防范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但是对于原本就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满族八旗兵来说,就需要想一想,花那么多人力、财力、物力去修长城,到底是为了对付谁?难道是用来对付关外的满族人?还是用来对付漠北的蒙古人?这者匡是清廷在关外的结盟力量和根基所在。在清代,清皇室历来提倡满蒙政治联姻,不仅是康熙本人,包括他的先辈甚至后人,很多人都是满蒙混血儿。而且,清王朝嫡系部队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还需要长城以北的满族、蒙古族为自己提供源源不断的兵源。所以说,康熙以及历代清朝皇帝不修长城,不是因为长城没有防御的功能,而是清王朝无须长城来抵御外族侵扰。元朝时,由于也是北方游牧民族主政,出于同样的道理,元朝就没有修过长城。 当然,清朝还有其他不修长城的理由。比如清朝军队的数量不足以去守卫长城,再比如固守长城的阵地也不符合清军的作战习惯等。
班禅<-->孔子思想产生的社会环境
全网搜索"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到康熙时代有何变化?"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