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活在当下! 收藏夹
我的
首页 > 历史 > 基础知识 >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类型〗改革类
〖时间〗1861年
〖人物〗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亚历山大二世
〖背景〗
1.农奴制激起农民的不断反抗:17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正式确立。18世纪以后,俄国农奴制得到强化。农奴承担繁重的劳役地租和赋税,生活贫困不堪,反抗斗争日益增多。
2. 农奴制度的存在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扩展到俄国。但是,在农奴制度下,俄国既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自由劳动力,也缺少工业投资,更不能提供必要的国内市场,这一切使得俄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国家。农奴制成为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废除农奴制的呼声日益高涨。
3.1825年爆发的“十二月党人”起义及19世纪中期涌现的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革命民主主义者将批判的矛头指向沙皇专制和农奴制。
4.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当时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加剧了国内矛盾。
5.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 ,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强制发起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以让俄国摆脱落后状态,挽救统治危机。
〖目的〗
阶级意义上1.维护贵族和地主的利益
2.防止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运动的发生
3.维护和巩固动摇的沙皇专制统治
民族意义上
1.发展资本主义工业和农业
2.缓解社会矛盾
3.增强抵御西欧国家扩张的能力
〖文献〗
《二一九法令》
〖内容〗
1861年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这些法令被统称为“二一九法令”,又称解放法令。主要内容有:
(1)关于农奴的人身解放:从法令颁布时间起,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处理个人和家庭事务,可以自己经营买卖和开办各种工商企业,有权进行民事和刑事诉讼,享有各种财产权等等。地主再也不能把农民当作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
(2)关于农民的份地:法令规定,土地仍归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3)关于赎金:农民获得份地时,首先必须以现金形式支付土地赎金的20~25%,赎金高于当时土地实际价格的二三倍。
(4)关于改革后对农民的组织管理:为了加强对农民的控制,法令规定建立新的组织“村社”,实行连环保以约束农民按时完成各类赋役。从而将过去受个别地主支配的农民纳入地方政权的控制之下。
〖评价〗
1.进步性:推动了俄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1)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成为俄国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志。
(2)从法律上废除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两千多万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国内市场,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3)通过改革,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4)推动了政治体制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司法改革,使俄国的政治制度出现了一些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变化,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5)推动了俄国军事、教育和思想的近代化。
2.局限性
(1)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巩固沙皇专制统治,因此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农奴制的一些残余,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使农民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导致改革过程中爆发了空前严重的农民暴动。
(2)沙皇专制制度依然存在,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依旧落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阻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3)资本主义、残余的农奴制和沙皇专制主义融为一体,形成了以军事封建性为特征的帝国主义,对外显示了更大的侵略性和扩张性。
〖性质〗
1861年的改革是农奴主自上而下的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影响〗
1.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1)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
农奴制废除以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农村社会分化加剧,一部分农民成为富农,也经营资本主义农业。到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部分。
(2)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加快
农奴制改革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工业品的国内市场,促进了工业的发展。1861年以后,俄国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19世纪后期,在主要工业部门中,机器生产逐渐排挤手工劳动而占统治地位,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整体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美国和西欧等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2.19世纪70年代上层建筑的缓慢变革
(1)政治体制的变革: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根据财产的多少来决定代表的资格。在保障贵族在自治机构中的优势地位的同时,对社会发展也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司法制度的改革:废除等级法院,建立统一的各级法院,规定所有人在同一法院、依照同一法律、遵循同一程序进行审判,实行公开诉讼程序,建立陪审团制度和律师制度。改革比较彻底,基本贯彻了资产阶级的法律原则。
(3)军事改革:用普遍义务兵役制代替募兵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促进了军队的近代化进程。更新军队设备,设立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才以提高军队素质。
3.改革后的社会矛盾
(1)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1861年改革是由封建地主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同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这次改革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实行了一些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但资产阶级不满意自己政治上的无权状况,双方矛盾尖锐。
(2)农民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由于资产阶级还不够壮大,需要依附封建地主阶级,废除农奴制后的俄国农村,资本主义和农奴制残余互相勾结,广大农民遭受着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3)民粹派号召发动农民革命:一批代表农民利益的平民知识分子,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逐渐形成了民粹派。他们反对农奴制度、痛恨沙皇制度对农民的剥夺,也不满意资本主义制度,否认工人阶级的先进作用。他们认为知识分子才是领导农民革命的主要力量,号召知识分子去农村发动农民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收藏知识
收藏知识
相关知识
发表笔记 共有条笔记
验证码:
学习笔记(共有 0 条)
开心教练从2004年开始自费开设这个网站. 为了可以持续免费提供这些内容, 并且没有广告干扰,请大家随意打赏,谢谢!,
(微信中可直接长按微信打赏二维码。)
微信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