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活在当下! 收藏夹
我的
首页 > 历史 > 基础知识 > 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时间〗
1978年12月;1979年;  1984年10月;  1985年;1990年
〖地点〗
北京  
〖背景/原因〗
1.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在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2. 经济体制的弊端:农业集体化以后,在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中,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徘徊不前。
3. 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弊端,主要是政企职责不分,统得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过程/经过〗
1.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这次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2.1978年12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93%,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3.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及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式开始,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些环节,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实行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外开放首先是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的。1979年7月,中央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予更多的自主权。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结果〗
1. 中共十一届中全会做出工作重点转移、吏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成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
2.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4.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建设。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收藏知识
收藏知识
相关知识
    无相关信息
发表笔记 共有条笔记
验证码:
学习笔记(共有 0 条)
开心教练从2004年开始自费开设这个网站. 为了可以持续免费提供这些内容, 并且没有广告干扰,请大家随意打赏,谢谢!,
(微信中可直接长按微信打赏二维码。)
微信 支付宝